
近日,記者慕名來到位于合作鎮豎河鎮村南首的志良護理院。在這里,“家”有了新的定義,藍天、花草、綠樹映照著10多位老人幸福的笑臉?!白鳛楣k性質的醫養結合護理院,志良護理院在提供基礎醫療保障的同時,最大程度地恢復老人自理能力,讓躺著的老人坐起來,坐著的老人站起來,站起來的老人動起來?!焙献麈傂l生院院長葛健動情地介紹。
遠程醫療時時在線
“我血壓血糖偏高,以前經常家里醫院兩頭跑。來到護理院后,醫護人員定期為我檢查身體,方便多了?!?7歲的許清安贊許道。今年3月,當獲悉志良護理院推行“醫養結合”新模式時,許清安跟老伴沈亞美考察后,選擇來這里養老。沈亞美因中風,常年無法行走,生活不能自理。護理院的醫生多次為其進行會診,將心電圖等檢查報告數據實時上傳到共享醫療平臺,市第二醫療集團龍頭醫院的輪值醫生結合沈亞美的病情特點、檢查結果等資料,對下一步康復治療方案提出意見?!艾F在老伴已經能扶著欄桿慢慢走路了?!笨吹缴騺喢赖目上沧兓?,許清安十分開心。在志良護理院養老的老人不僅僅是享受醫療服務。2021年初,作為基層醫療衛生設施建設重點項目,合作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養結合型護理院(志良護理院)改造工程,被列入市政府十大民生實事項目,累計投入1600萬元,建有HIS和醫院綜合管理系統,今年3月正式投用。護理院針對不同類型的老人,實施自理型、全護理型、臨終關懷等個性化養老服務,以養護融合、醫養一體為特色,養治并行,致力打造綠色生態、配套齊全的養老社區。
專業保障無縫銜接
記者在護理院上下五層轉了一圈,這里大約有21間房,間間寬敞明亮、整潔舒適。一層是用餐區,二層以上為生活自理康復區,這些功能設施的設置符合老年人體能及心態特征。80歲的李錦芳今年3月住進了護理院。在她的照護房間,有木質的防撞書桌、軟包的椅子家具,桌面上擺放著報紙和生活用品,電視柜上還有插花和擺件,儼然是個溫馨的小家。記者注意到,墻上掛著手寫的“學習雷鋒好榜樣”歌詞和曲譜,高低音部分都標了注釋。李錦芳笑著說,她平時與院里的老姐妹們做做手工、唱唱歌,日子過得很充實?!耙郧凹依镆补瓦^保姆和護工,可醫療水平肯定沒法和醫院比?!崩铄\芳告訴記者,護理院有副主任醫師帶隊的全科醫療護理團隊提供24小時服務,按下呼叫鈴,就有醫護人員及時到位,“設備就和醫院一樣,服務比醫院還貼心。如何才能照護好這里的老人?護工李菊芳快人快語,她們24小時輪班,隨時了解老人的情況,每個護工基本上服務三四位老人,而且跟老人同吃同住。對于一些“子女沒精力管、養老院不收”的失能失智人群,護理院還提供開展康復、護理和應急處置工作的設施,并配備相應的康復器材,幫助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恢復生理功能或減緩部分生理功能的衰退。
醫養資源互利共促
根據院方提供的資料,記者了解到,護理院按能否自理和不能自理及殘疾程度,將老人分為完全自理、介助護理、介護護理、一級護理、特別護理五個等級。91歲的劉善基是合作鎮志良橋村人,如今他已經把這里當成家了。入住護理院后,護工定期為他洗曬床鋪、清理衛生,生活過得滋潤又規律。食堂里,蘿卜燒肉、肉片鮮菇青筍、青豆蒜苗……劉善基看著午餐菜單上的5個菜,食欲大增,“早上3個菜,中午5個菜,晚上4個菜,我在家里還吃不到那么多花樣呢……”葛健介紹說,護理院現有醫療用床20張,護理院用床55張,配備電動吸引器、霧化器、AED自動體外除顫器、心電圖機、彩超、全自動生化儀等先進的醫療儀器設備。以原志良衛生院等存量醫療資源為依托,重在“醫養結合、養治并行”,將“醫+養”深融發展理念貫穿養老服務全流程,有效破解“醫院不能養、養老院不能醫”的難題,充分滿足轄區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。